安徽新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刚刚新闻联播播出全国都在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外用药 http://m.39.net/disease/a_6614067.html

8月14日下午3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徽专场新闻发布会。

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锦斌,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安徽省人民*府省长李国英围绕“坚持改革创新勇于闯出新路——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作介绍,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现场

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锦斌

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安徽省人民*府省长李国英

李锦斌在发布会现场这样向中外媒体介绍安徽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安徽的情况。首先,我代表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府,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安徽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安徽的“徽”字,上下是山水,左右是人文。这里是好山好水的生态胜地、左右逢源的通衢要地和创新创业创造的养人福地,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中部崛起两大国家战略覆盖的唯一省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在*的领导下,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发生了“三个历史性变革”。

第一,70年来,我们实现了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的历史性变革。GDP由年的22.9亿元增加到年的3万亿元,增长倍;人均GDP由78元增加到元,增长倍,江淮大地“旧貌换新颜”。

第二,70年来,我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变革。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一产占比75%以上,工业占比7.9%;到年,一产占比降至8.8%,工业占比达38.9%,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先进制造挺起安徽工业脊梁。

第三,70年来,我们实现了从“创新追赶”到“创新引领”的历史性变革。从当年的中国第一台VCD、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到今天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全球最薄0.12毫米触控玻璃,一项项“世界第一”展现了安徽创新的“闪光轨迹”,创新已经成为安徽的最大优势、最靓名片、最强音符。

*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对安徽工作高度重视。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称赞安徽“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有基础,深化改革、内陆开放有闯劲,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有优势”,勉励安徽要“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制定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具体来说,我们这些年闯出了“五条新路子”。

第一条新路子,就是聚焦下好创新“先手棋”,努力闯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指示,我们面向最前沿,推进关键领域自主创新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迈进,全面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滨湖科学城、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10个高标准的省实验室、10个省技术创新中心,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等大科学装置建成数量居全国前列。我们面向高质量,推进制造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科技创新“领先一步”、产业创新“领跑一路”,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12年居全国前列,今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40%,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多家。我们面向主战场,推进科技成果由“实验室”向“大市场”迈进,安徽创新馆日益成为“*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科技大市场,年全省输出、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增长28.7%、31%,且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始终大于输出合同成交额,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第二条新路子,就是聚焦乡村振兴“大战略”,努力闯出城乡区域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按照总书记“五个振兴”的指示要求,我们突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年粮食总产超过亿斤、实现“十五连丰”,近三年农产品加工值年均增长7.8%,家庭农场总数位居全国第一。我们突出城乡发展一体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已建和在建美丽乡村多个,建成“四好农村路”2万多公里,建制村通达通畅率%。我们突出区域发展联动化,统筹推进合肥都市圈、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一圈五区”建设,形成了特色鲜明、竞相发力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第三条新路子,就是聚焦绿色江淮“好家园”,努力闯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按照总书记“加快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的谆谆教导,我们深抓“大保护”,出台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实施意见》,务实推进沿江1公里、5公里、15公里岸线分级管控措施,长江干流安徽段排查掌握的排污口全部实现智能化在线监控,干流水质连续6年保持为优。我们深抓“大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年全省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87.6%,城市、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94.9%和94.6%,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12.5%,优良天数比例提高4.3个百分点。我们深抓“大修复”,推深做实河(湖)长制,率先探索林长制,总结推广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规划建设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加快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得到进一步落实,年全省生态环保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42.1%,单位GDP能耗下降5.4%,江淮大地蓝天白云、清水绿岸、繁星闪烁。

第四条新路子,就是聚焦蹄疾步稳“促改革”,努力闯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路子。

按照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我们争当击楫中流改革先锋,“放管服”、国资国企、民营经济、农业农村、医药卫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年市场主体达到万户,今年上半年又同比新增23.1%。我们打造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前不久,省委全会专题审议通过贯彻国家《规划纲要》的安徽《行动计划》,举办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成果展,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绿色发展样板区。我们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成功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增长1倍以上。今年9月20日至23日,将在合肥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媒体朋友届时到会指导。

第五条新路子,就是聚焦增进群众“获得感”,努力闯出共建共享的新路子。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全力以赴抓脱贫,年建档立卡以来,共有.6万贫困人口脱贫、个贫困村出列、22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从9.1%降至0.93%。我们全力以赴惠民生,每年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去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国第三位、第四位。我们全力以赴保稳定,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保持了社会大局安定和谐。总的看,*的十八大以来的7年,是安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生态环境改善最为明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高的时期之一。

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全面从严治*是根本保证。我们认真落实新时代*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大学习、大宣讲、大培训、大调研、大落实为抓手,强化*的创新理论武装;以每年开展一次警示教育为载体,加强*的*治建设;以忠诚干净担当为标准,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以“一抓双促”为引领,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深入推进*风廉*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动全省上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各位媒体朋友,安徽70年来的深刻变化,从一个省域充分印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伟大成就,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记初心使命,勇于闯出新路,勇于自我革命,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安徽篇章。

我先作这些简要介绍,谢谢大家!

会上,李锦斌和李国英还回答了现场记者关心的问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在科技、教育、人才方面有自己的优势,要用好这一优势,下好创新“先手棋”,请问安徽是如何贯彻落实的?谢谢。

李锦斌:

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着力在“四个创新”上下功夫,达到了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

首先,我们在原始创新上下功夫。安徽基础研究实力比较强,拥有中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大科学装置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这些年,放百年眼光、集全省之力,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像量子通信、稳态强磁场、聚变能、类脑智能等前沿领域实现了“捷报频传”,保持了全球领先优势。有的同志知道,安徽有一个“科学岛”,岛上有一个我们俗称的“人造小太阳”,去年首次实现了等离子体电子温度达到1亿度的稳定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这个“人造小太阳”一旦真正实现,人类能源问题就能得到彻底解决。所以这个优势还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抓原始创新。

第二,我们在产业创新下功夫。如果说原始的理论创新是“钱变纸”,产业创新就是“纸变钱”。我们坚持“科创+产业”融合发展,每年实施0个亿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大力推进24个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这些年我们采取“两手抓”,一手抓传统产业的脱胎换骨,也就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用我们自己的话说是打造新的“铜墙铁壁”。今年铜陵有色集团和海螺集团首次进入世界强行列。另一手抓促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异*突起,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用我们自己的话说是做好“芯屏器合”工作。所谓“芯”就是芯片产业,我们积极发展包括“长鑫存储”一批骨干企业在内的户集成电路企业,未来的合肥将“芯”光灿烂。所谓“屏”就是平板显示产业,合肥集聚了6代线、8.5代线、10.5代线于一身的世界最大的平板显示基地。所谓“器”,指装备制造及工业机器人产业,六轴机器人产量居全国第1位。所谓“合”,指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技术让机器像人一样能听会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产业创新。

第三,我们在协同创新上下功夫。大创新、大发展,小创新、小发展,不创新、难发展,这是安徽这些年推进创新得出的重要结论。我们紧紧围绕争创国家实验室、助力国家解决“卡脖子”等难题,整合省内科研单位资源,协同国内外优质创新力量,形成安徽大体量、大协作创新架构。比如安徽与中科院联合组建了三个研究院,一是量子创新研究院,二是能源研究院,三是人工智能研究院,都是前沿的重大研究平台。量子创新研究院汇聚了中科院、清华、北大、复旦为代表的一批大院大所大学,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科研力量,研究骨干专家有多人,都是非常有份量的专家。协同创新的做法已经纳入了中央有关方面最近编辑的《攻坚克难案例》。

第四,我们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我们在实践中感到,体制机制越活,创新动力就越强。我们针对用人管理自主权、科研成果转化、资金使用效率存在的问题,在编制周转池、科技项目管理、股权分红激励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有效调动了积极性。举个例子,像我们省首创的“编制周转池”制度,过去存在空编不用、无编可用的结构性矛盾,我们根据这种情况,在科技体制管理改革中实行了省级统筹、动态调整、周转使用,盘活存量编制9万名,1万编制进到高校,6医院,2万编制进到村小和教学点,激活了“沉睡的编制资源”。这项改革已经推广到全省本科高校,医院,推广到中小学特别是一些边远的教学点,那里最缺编制。再比如,我们新建运营的安徽创新馆,这是全国首家以创新为主题的大型场馆,建筑面积将近10万平方米。创新馆有什么不同呢?它是集知识产权评价、交易、金融服务、产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大市场,好比知识产权交易的“天猫商城”。上半年全省吸纳的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33.5%。这四大创新激发出安徽加快发展的活力。谢谢。

新华社记者:

安徽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孕育出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小岗精神,请问近年来安徽在农村改革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谢谢。

李锦斌/p>

谢谢你的提问,你说的这项工作,省长比较熟悉,请国英同志来回答。

李国英:

安徽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40多年前发生在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先河。本世纪初,安徽在全国率先探索农村税费改革,为我国终结延续了多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近几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全面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突出抓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改革的成果不断扩大,改革的成效也不断显现。

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方面,安徽是全国最早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省份之一,年提前一年完成这项改革的试点任务。同时,在激活土地经营权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全省所有涉农县(区)都建立了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平台和全省统一规范的合同文本。到目前为止,全省承包耕地流转率达到46%。

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全省已经有个村参与这项改革,占到全省总村数73%;量化集体资产.2亿元,有个村实现分红,累计分红1.64亿元,平均每个村分红25万元。

在此基础上,我们大力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让农村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让集体资产人格化,让财*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农民长期分享集体资产收益。小岗村参与了这项改革,折股量化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多万元,小岗村也实现了从“户户包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到目前为止,全省参与“三变”改革的村已经达到个,占到全省总村数的48.1%,参与这项改革的村平均每个村收益增加5.1万元,参与这项改革的农户平均每户增收0多元。农民在尝到了甜头之后,看到了更加光明的改革前景。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请问,安徽将如何抓住抓好这一重大机遇?谢谢。

李锦斌:

这个问题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大课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规划纲要》把安徽作为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对安徽发展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我们倍感振奋。目前,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抓好落实/p>

一是提高“站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大战略、大机遇、大责任,更是安徽奋发作为的大舞台。我们专门召开省委全会进行系统部署。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落实“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原则,坚持上海龙头带动,联手苏浙扬皖所长,确保国家《规划纲要》在安徽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

二是锚准“定位”。安徽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中央要求我们打造“两地一区”,就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这为安徽发展锚定了时代坐标、开辟了更大空间。在这方面,我们谋划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等一批重大合作事项,加快建设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比如,安徽与江苏合作共建的中新苏滁现代产业园,前不久我去实地调研,园区已竣工投产企业近百家,其中世界强投资企业2个、上市公司投资企业22个,拟建在建项目两年内就要“填满”园区,现在扩区建设迫在眉睫了。这说明一体化符合未来发展规律,势头非常强劲。

三是抓实“部位”。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山、九华山、天柱山三座名山,天然构成安徽特色鲜明的区域功能板块,形成了“一圈五区”的发展格局。这“一圈五区”,我刚才在发布词里已做了介绍。我们明确提出,各区域板块都要当好主角,在彰显个性中形成合力。比如,合肥都市圈中的滁州汊河镇,发挥与南京江北新区毗邻的优势,加快同城化步伐,滁宁城际铁路已经开工,竣工开通后,从滁州到南京市中心只要20分钟;还比如,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中的淮北市,与上海交大共建陶铝新材料研究院,陶瓷和铝能结合在一起,过去不可想象,这是一种特殊材料,很多产业特别是高新产业非常需要,现在已经广泛用于天宫一号、二号、量子卫星等关键部件;再比如,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中的“皖浙一号风景道”,把*山、新安江、千岛湖串起来了,成为“网红”旅游线路。

四是主攻“点位”。我们树牢“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从最有共识的事、最需要率先突破的事、最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事入手,谋划推进30个重大工程建设,与沪苏浙精准对接、重点对接、主动对接,力争多出示范化成果。比如,*山融入杭州、接轨上海,上半年各层级与杭州都市圈交流互动了余次,平均每月就有次,热度非常高,*山等毗邻市县的招商引资项目八成以上来自于沪苏浙。现在,我们与苏浙的15条省际断头路开工建设;合肥市民拿着手机,就可以在上海、杭州、南京扫码坐地铁;马鞍山、滁州、六安、芜湖的市民在上海看病,医保门诊费就能直接异地结算。可以说,一体化形成了协调共进的态势。谢谢。

中央电视广播总台CGTN记者:

刚才讲到绿色发展的内容,想就这方面向两位领导提问。我们都知道安徽有非常丰富的生态资源,习近平主席视察安徽时提出了“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的要求。请问,安徽针对自己本地的情况已经采取了哪些特色措施?谢谢。

李锦斌:

非常感谢你对安徽生态环境的关心。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立足自身实际,抓好工作落实,走出了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保护“好水”,着力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长江流经安徽公里,保护好母亲河是安徽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年以来,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利用3天多的时间,从长江安徽段起点(湖北交界处)的段窑开始,沿江而下一直到(江苏交界处)的驷马山、乌江枢纽,对沿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千里实地踏查,点对点解决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同时举一反三,制定了“”分级管控措施。沿江1公里,严把新建项目,整改提升入河排污口,推动岸线整治,“散乱污”企业基本完成整改,现在江水变清了,两岸变绿了。比如,芜湖有个十里江湾,过去污染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大力度整治,如今两岸草木葱茏、风景优美,夜晚灯光灿烂,已成为人们到芜湖旅游的必到之地。沿江5公里,畜禽养殖场完成整改1多家,网箱、围网、拦网“三网”水产养殖设施基本整改达标。沿江15公里,推动企业全部进园区,将9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优化整合为75个,加快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今年沿江城市完成造林绿化任务18万亩。这是保护“好水”。

二是养育“好山”,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安徽森林面积约占长三角的1/3,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是华东重要生态屏障。我们借鉴河(湖)长制理念,在全国率先开展林长制改革,主要做好“五绿”文章,就是以建设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来“护绿”,以实施造林计划来“增绿”,以强化**责任来“管绿”,以发展林业经济来“用绿”,以深化林业改革来“活绿”。这“五绿”是从体制机制上对林长制赋予了重要的改革内涵,效果是不错的。比如,淮北市地处皖北,石头荒山多,推行林长制以后,当地各级林长主动作为,创造出炸穴挖坑、客土回填;壮苗栽植、多级提水;培大土堆、覆盖地膜;修鱼鳞坑“7步造林法”,让皖北“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全市石榴种植面积7.3万亩,年产石榴16万吨。目前全省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名,守护着近万公顷森林、多万公顷湿地,去年新增造林多万亩,林业总产值超过0亿元,以“林长制”实现了“林长治”。这是养育“好山”。

三是推广“好事”,推深做实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新安江发源于*山市休宁县,流经千岛湖直至钱塘江,水质关系上下游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这一生态补偿机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推动的全国首个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是一举多赢的好事。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近几年与浙江省已经进行了两轮合作试点,现在正在开展第3轮。这个模式就是安徽境内新安江水质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流到下游千岛湖去,浙江就给安徽一定的补偿;如果达不到相应标准,我们就要给浙江补偿。我们探索形成了“新安江模式”,入选年中国改革十大案例和今年的《攻坚克难案例》。

7年的试点,成效十分显著,取得了三个积极变化:其一,环境更美了,新安江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每年注入千岛湖优质水量70亿方,流域两岸形成美不胜收的百里画廊。其二,人居更美了,我们推出“生态美超市”,倡导新时代村规民约,生态保护意识深入人心。“生态美超市”就是一个垃圾兑换站,比如村民拿20个塑料空瓶可换一包盐,一纸杯烟头可换一瓶酱油。可以说,通过垃圾兑换,换出了良好风尚,换出了循环经济,特别是换出了生态文明的意识。其三,生活更美了。试点以来,*山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4%、10.9%,去年*山市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居全省第一。可以说,绿水已成为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源头活水”,青山已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幸福靠山”。

中国日报记者:

安徽现在已经成为新兴工业大省,去年成功举办首届世界制造业大会,今年又有两户企业跻身世界强。请问下一步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谢谢。

李锦斌/p>

问题提得好,我们省长一直在抓制造业的发展,请省长来回答你的问题。

李国英/p>

安徽作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员,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这是中央赋予我们的使命。安徽作为推动中部崛起的一员,夯实制造业基础,延伸产业链,完善产业体系,这也是中央赋予我们的使命。安徽在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方面有优势、有基础,有条件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推动安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重点是在“科创+产业”这条路子上走宽走实,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

一是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靠技术创新来推动产业创新,重点在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力度,朝着自主可控的方向不断努力。我们把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进技术与产业、平台与企业、金融与资本、制度与*策创新体系建设,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企业生成、汇聚、转化。去年我们省授权发明专利1.48万件,其中70%以上都来自于企业。到今年上半年,全省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家。

二是打造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水平。重点是梯次推进新兴产业重大基地、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建设,加快形成一批产业链完整、实力较强的产业集群。目前,全省正在建设的重大基地有24个,重大工程有29个,重大专项有35个。通过补链、延链、强链,发展势头良好,比如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已集聚企业80家,涵盖面板、基板、偏光片、驱动IC、显示光源、整机生产等全部生产环节,去年规上企业产值亿元。再比如,智能语音产业基地,我们重点打造“中国声谷”,目前进驻企业家,初步形成基础应用技术、底层硬件、数据计算、智能终端、行业应用等产业布局,年实现产值亿元。

三是精准*策供给,优化产业生态。我们按照制造强省、科教大省、技工大省一体推进的建设思路,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支持产业创新和发展的*策体系。特别是坚持产业*策要准,对10个重点领域量身定制*策,既增动力,又破阻点,较好推动了市场和生产主体、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这里我还想告诉各位记者朋友,在安徽举办的世界制造业大会,是推进全球先进制造业交流合作的国际性展会。去年我们办了第一届,签约合作项目有个,投资总额达亿元,成果丰硕。今年的大会将于9月20日开幕,将会有更多的制造业新技术、新产业在这里汇聚、展示、合作,特别值得期待。我们欢迎大家到时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