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弱者的态度,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
近日,北京一位盲人带导盲犬乘公交,遭到售票员拒绝。“这狗不能上车”,几位候车人帮忙解释,才勉强被允许上车.....但还是有女乘客还指责盲人称“你别再找事了”。
此前还有导盲犬带着主人乘坐地铁但是被拒绝11次的新闻报道。
尽管在15年的5月1日起,《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明确规定,盲人可以携带导盲犬进站乘坐地铁。同一日,中国铁路总公司下发的《视力残障旅客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若干规定(试行)》也正式开始实施,视力残障旅客可携带导盲犬进站乘坐火车。但是目前来看,要让所有人像接受红绿灯一样接受这个规定还任重道远。
导盲犬是工作犬的一种,其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和淘汰制度方可上岗工作。导盲犬的工作内容为帮助盲人去各类公共场所,工作环境多为喧闹的公共场所,因而导盲犬必须具有平和的心态,对路人干扰不予理睬,同时也不具有攻击性。所以,一条狗被训练成合格的导盲犬要经历严格的程序,而其本身也必须是拉布拉多、德国黑背、金毛等天性温和的品种。因而,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数据,一只导盲犬的培训成本高达近20万人民币。全世界共有110多个导盲犬训练基地,近3万只导盲犬在服役,而我国大陆地区服役的导盲犬不足50只。其中大多数导盲犬在都市中服役。基于导盲犬培训成本之高及当下的现状可知,导盲犬的准入问题目前集中出现在经济高度发达的都市当中。
我国视力残疾人数高达到万,上海、北京各有近20万盲人。导盲犬的准入问题研究,切实关系到数量庞大的盲人群体的切实利益。《残疾人保障法》已经赋予盲人可使用导盲犬这一权利,无论是从合法性还是从合理性而言,导盲犬进入都市公共交通工具的准入问题都是“应当准入”而不存在异议的。?
公民享有平等权利,盲人享有与普通人平等的出行权。该权利的行使需要国家、社会给予盲人特别的保护,即准许盲人通过符合其自身状况的形式出行。盲人使用的盲杖进入公共交通工具现在无疑是合法且应当受到公共场所工作人员照顾帮助的。
导盲犬是新兴的盲人出行工具,较之盲杖更为机动灵活———其可以辨别路障、识别路途,更大程度上保障了盲人的出行安全与便利。因而,使用导盲犬能够使得盲人更好实现出行自由。准许导盲犬进入都市公共交通工具是保护盲人享有与普通人平等出行权的必要条件,从而体现了法的公平价值。
导盲犬进入都市公共交通工具的准入问题能够反映一个都市的文明程度,而我国对于这个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