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贵州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贵阳举行,用最高规格、最高礼遇,向人民的英雄致敬,向英雄的人民致敬。
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受到大会表彰。他们,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他们,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共同诠释了忠诚与坚守、大爱与奉献。
其中,贵州日报报刊社、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融媒体中心荣获“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贵州日报报刊社、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任记者王璐瑶,天眼新闻采访中心记者杜延卿获得“贵州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此前,天眼新闻采访中心记者闵捷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表彰;天眼新闻采访中心记者刘丹丹、闵捷、庞博因在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援鄂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被省委省政府记功。
会后,贵州日报报刊社、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获表彰人员在会场合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贵州日报报刊社、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快速出击、尽锐出战,多名记者勇敢“逆行”,奔赴全省各地抗疫战场;各平台刊发稿件10万多条,重磅推出乾兴平署名文章9篇,重磅天眼述评文章和评论员文章余篇,打好一场又一场有利于疫情防控、社会稳定、人心安定的报道战役,彰显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快速出击尽锐出战
年1月25日,《贵州日报》头版稿件如同一声集结号
年1月25日,大年初一。
《贵州日报》在头版刊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紧急部署——贵州众志成城打响疫情防控战》,吹响全省上下舆论动员的集结号,提振了全省上下众志成城、同心抗疫的决心。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的安排部署,以最快速度落实、最早阶段谋划、最早时间发声,报刊社、集团在关键时刻高扛大旗,融合策采编发全过程,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主流媒体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如同战场。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作出重要指示;1月21日,贵州省委对疫情防控作出部署;1月22日,报刊社、集团召开专题党委会,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全体动员、全力以赴进入战斗状态。报刊社社长、总编辑对疫情宣传报道进行全面策划,组织召开调度会、策划会、编前会周密部署。1月23日开始,战情播报第一时间在贵州日报各媒体平台发布,实现从重点
面对疫情,真实、及时、全面、权威的信息,是正确引导舆论、稳定社会民心“刚需”。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报刊社、集团成立抗击疫情宣传报道专班,组织记者在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驻守+24小时”待命,针对人们最关心、最迫切、最担忧的问题,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当代先锋网自主研发的“贵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大数据平台”,为用户提供即时的贵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所在辖区、人数及趋势分布情况,为全省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1月31日晚,天眼新闻采访中心记者韦一茜在贵阳北动车所采访疫情期间列车消毒情况。
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要激发人民的斗志,团结人民的信心。报刊社、集团充分发挥融媒体传播优势,
逆行战斗,不停奔跑
“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不畏艰险、深入一线!”在战疫最“激烈”的阶段,多名记者奔赴到全省各地抗疫现场;名骨干采编人员踊跃报名,申请前往前线采访……随着一声声“收到”,天眼新闻融媒体中心各路“战队”火线集结,挺进“战场”。
记者刘丹丹在鄂州抗疫一线采访
“召必至、战必胜。”天眼新闻采访中心记者刘丹丹在春节前已经买好了出行机票,常年跑医疗口的她坚守新闻人的职责,第一时间退掉机票,多次请战,前往阻击疫情一线报道,并成为贵州第一个进入确诊患者隔离病区采访的记者,贵州最先进入湖北采访的记者,也是贵州最后从湖北撤离的记者。
记者闵捷医院采访
大年初八,正值疫情暴发高峰。天眼新闻采访中心记者闵捷医院建设现场,发回省内医院现场报道。2月15日,闵捷又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武汉采访报道的征程。
“我年轻,没成家,相比于其他同事来说,牵挂少一些,最合适驻守贵州战疫‘主战场’。”天眼新闻采访中心记者“90后”新兵杜延卿主动请缨,医院2个多月,医院医护人员同吃同住;进入隔离病区,与医护人员面对面,谱写出有温度,有力量的防疫一线的真实故事。
记者庞博在贵阳龙洞堡机场采写贵州省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
吹响冲锋号、写下请战书,从各级卫健委到疾控中心、医院医院,从城市社区到乡镇农村,从高速公路检测点到机场车站,从武汉到鄂州……哪里有新闻,哪里是一线,哪里就有天眼新闻记者不停奔跑的身影。刘丹丹、闵捷、庞博3名记者随贵州援鄂医疗队前往湖北省武汉市、鄂州市采访报道,用镜头、声音、笔触记录鄂黔携手抗疫情。
记医院隔离病区采访
前线记者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后方团队也爆发出火热的“战斗力”。疫情期间,天眼新闻总编室主任王璐瑶带领40余名编辑,以7×24小时的形式,接力推出重大信息、抗疫科学知识,以及全民齐心抗疫的感人故事。
接到报道任务,天眼新闻总编室视觉编辑齐青扬放弃了休假顶在一线。每天工作18个小时,策划制作了《1+2+3+4+5+6+7+8+9=》《战“雷山”“刘韬的驻村天与住院的13天》等具有高传播力的融媒体作品。高强度的工作让本来身体素质不太好的他病倒在工作一线,疫情期间感冒发烧不断,依然高水准完成任务。
天眼新闻采访小组在机场采访贵州援鄂队员回家
天眼新闻总编室编辑王琳与编辑同事一起,坚守岗位,在扛起意识形态责任的同时确保及时发稿、迅速发声。从年1月1日至3月2日,王琳共编辑条客户端新闻稿件,近条
带着理想担当,做新闻战线最美“逆行者”。报刊社、集团全体新闻“战士”坚决扛起责任担当,透过他们的讲述,一个个鼓舞人心的消息、一个个让人热泪盈眶的镜头,汇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扩面广传,流量担当
在新闻舆论这条特殊战线上,报刊社、集团从权威发声到守正创新,按照“深挖、提炼、扩面、广传”方针,重点围绕贵州坚决打赢两场战役、夺取两大胜利的宣传工作,形成了“铺天盖地+生动呈现”的宣传攻势,凝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战疫的人民战争,呼唤主流媒体流量担当。报刊社、集团每天制作大量短视频、H5、海报、长图、动漫等融媒体产品,播报权威信息、宣传正确的疫情知识和防控措施。天眼新闻客户端每天更新开机海报和公益广告海报,推出易读易懂、老少皆宜的原创《胖弟弟科普绘本》系列普及防疫常识;在全国省级党媒战“疫”集结号中策划发布《这里是贵州——肠旺面为热干面加油!》公益海报,福建、湖南等省级党媒纷纷响应,浓浓人情味的网络表达引起广大网友共鸣和转发;音视频部发挥专业优势,每天制作大量短视频、H5、海报、长图、动漫等融媒体产品,单条最高浏览量达.9万,单条最高点赞量达.4万。
带着融合使命,构筑合力战疫的“舆论强音”。随着天眼新闻记者前往鄂州、武汉展开采访报道,前后方共同发力,率先报道了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丹江镇脚猛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湖北鄂州人刘韬的故事,稿件《你帮贵州战贫,我们帮你战“疫”!他在鄂州雷山牵挂贵州雷山》一经刊发迅速席卷全国,天眼新闻配合推出长图《战“雷山”:刘韬的驻村天与住院13天》等,获得了省内外媒体的高度赞誉。
在这场特殊的宣传报道中,天眼新闻客户端推出的融媒体产品不仅让人眼前一亮、闻之一振,更实现了多维度、全方位的扩面、广传。天眼新闻客户端“快乐宅在家,童心抗疫情”绘画亲子活动,收到来自全省各地小学生的近幅绘画作品,发布作品集72期,发布图片累积超过张;3月中旬,又从儿童“抗疫”绘画作品中精选出的30幅手绘作品,连同“贵州援助湖北抗疫医疗队”巨型照片海报及视频在贵阳城市生活文化地标之一的亨特城市广场展出,吸引众多名市民驻足观看、拍照。
疫情防控期间,报刊社、集团端、网、微平台聚焦抗疫,共计发布稿件10万余条,在“打赢两场战役、夺取两个胜利”宣传报道中唱响主旋律,以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真正践行了主流媒体的时代担当。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庞博
编辑何涛编审王璐瑶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