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95424.html编辑:正风
来源:正和岛
还剩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高考了,其重要性相信也绝不吝于人生中的任何一个选择,毕竟,一场有可能改变家庭乃至未来家族命运的考试,的确称得上是性价比最高的一次努力。
然而,在考生与家长紧张筹备之际,各色人等也粉墨登场,其中就包括了围绕高考所衍生的产业链及其从业人员。
按理说,寻找产业机遇,探索蓝海市场本也无可非议,但怕就怕在某些人或者机构没把心思用在正地方,何况高考又是如此重要的一场竞争,以此为出发点的经济链条的确免不了涉嫌“黑产”的猜疑。
所以,今天岛君就和大家聊聊高考背后的这本“生意经”。
01.考前市场:
考前辅导、教辅用书、抗压保健
1.考前辅导
有人可能会觉得考前辅导无非就是一些课外补习班,虽然也不少花钱,好在孩子成绩要是真的提高了,也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最近几年靠补习班赚钱已经愈发满足不了资本市场的胃口了,于是一个新的辅导模式诞生了——“保过班”。
所谓“保过班”实际上是针对高考的一种培训班,就是以提高考生成绩为卖点,“保过”就是“过分数线”,比如艺考生确保文化课过线,普通考生就确保通过一本线、二本线、本科线,诸如此类。
可恰恰不少人就是因为相信了“保过班”反而赔了夫人又折兵,结果是钱没少花,分数还没过线。
比如年,济南一位艺考学生找了一家文化课培训班,签了一份“保过协议”,3个月时间,节一对一课程(每节2小时),总计5万元辅导费,如果达不到约定分数(分)不仅退辅导费还有额外补偿(2万元)。
结果,这名学生只考了分,家长要求培训机构退款并赔偿,但该机构学校已经履行了培训义务,孩子成绩受多种因素影响,拒绝退款。最后这家人和培训机构闹上了法庭,二审结束,法庭判决培训机构方返还1万元辅导费。
这些机构往往没有办学资质,又涉嫌虚假、夸大宣传,再加上合同细节存在漏洞,“过”与“不过”没有明确的责任界定,所以一些纠纷就连法官都觉得头大,但对于家长而言,损失钱是小,耽误了孩子上大学才是大。
2.教辅用书
再来看教辅用书,据统计,近几年全国教材和教辅的出版产值达多亿元。仅小学学校的数量就达到了30万所以上,在校学生人数过亿,每个人在教辅书上的花费总数加起来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然而前几年被爆出的“安徽教辅书暴力产业链”事件就给教辅产业深深地敲响了警钟。
据报道,当地在行*力量的推动下,安徽多所学校上演着“统一征订”的戏码,仅仅用家长签字的一张订书单,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购买繁杂的教辅用书并从中抽取提成。
当然,明知学校和老师这样做是有问题的,大部分学生和家长还是选择了沉默。原因也很简单,正如一名学生家长所说,现在老师都在教辅书上布置作业,如果不买指定的教辅书,老师可能连作业都不改,甚至把小孩的座位调到最后面去,家长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同时,当地教育行*部门、新华书店、学校也在理所应当的分食着其中高额利益。不难发现,在清晰可见的教辅书暴利产业链条下,本应干净的教育产业,也面临着被蚕食和破坏的巨大危机。
而这对于需要大量辅导教材的高考生来说,想必也是逃不过去的一环了吧。不过辅导书好在还是实实在在的学习用品,下面这个产业对于家长而言就真的算是一场毫无胜算的*博了。
3.抗压保健
每到高考之前的一段时间,大家一定会发现,各个媒体上的保健品广告开始多了起来。各种健脑丸,各种补心液,甚至可以包治一切考前综合症的药丸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每年考前,家长都会把各大保健品机构销售数据拉上好几番。如果说丈母娘是拉高房价的刚需,你就会发现家长也是拉高保健品的刚需。尤其是保健品广告的诱导下,强加给家长一个责任,就是孩子考的不好一定是你没给孩子吃各种丸。
这些保健品价格最低的几十元,最高的有五六百元,而实际是国家从未有批准过补脑、提高智商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且国家批准的改善记忆、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不适用于补脑、提高智商等缓解脑力疲劳。
这说明大多数家长也只是买到一个心理安慰而已,但是为了能赢的漂亮,多数家长还是宁愿掏干每一分钱来换取一切能加分的游戏道具。
02.考中市场:
作弊骗局、宾馆暴涨、收费让座
1.作弊骗局
年,根据年亚洲考场作弊案改编的电影《天才枪手》上映,不禁让人联想到,作弊其实在国内一点也不新鲜,关键是作弊也是“高考经济”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
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作弊手段也层出不穷,替考、考场人力传答案已经落后了,现在基本都是使用高科技无线电设备,卖答案的人组织一帮人答题做答案,然后通过设备实时传到考生那里。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卖答案的人,电子设备作弊刚出现的时候,价格很对,要价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后来用得多了,价格降了下来,但是和“保过班”一样,很多人后悔不已,答案不准、考场检查严设备带不进去,或者是信号被屏蔽,家长的钱打了水漂,考生的成绩还不如自己考的好,更有甚者,还没开考,卖答案的人就已经拿着钱跑了。
当然,平时不愿意付出努力,最后却把希望寄托在花钱不劳而获上,这样的想法本就违背了高考的本质,上当受骗也很难获得别人的同情。
2.宾馆暴涨
每年的高考期间,考点周边的宾馆都是一房难求的局面,价格翻翻都已成为家长口中的良心价格。平日里-元一天的快捷酒店,高考期间的钟点房都能卖到这个价格。而若是过夜,动辄元起。
对于住在城市中的孩子来说,炎热的午间需要个休息纳凉的地方,对于部分农村到县城赶考的孩子来说,则需要两天都住在宾馆。而像北上广这种车多的城市,为了时间不浪费在路上,在考点周围开小时房休息已成为众多家长的首选。
宾馆房间顿时一房难求,周边的很多小区居民也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纷纷用自家房间来做收费午休房间来分一杯羹。但不管出到如何高的价格,都会有家长出钱,因为,没有什么会比孩子的前途重要。
3.收费让座
高考期间餐饮业也没闲着,每年都有黑心老板借助地利优势,在高考期间涨价,即使是30元一碗青菜面,为了有个休息的地方或者是节约中午时间让孩子能更好的休息复习,家长也不得不掏这笔钱。
对于KFC和M这种全国连锁价格固定的餐厅,也有人打起了歪脑筋赚黑心钱。在部分城市,出现了“收费让座”的团伙,他们通过占领连锁餐厅桌位,向考生及家长收取“让座费”的方式来牟取利润。
对此商家也十分无奈,由于害怕这些人闹事,商家也不好意思将他们轰出去,作为敏感时期,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经营思想,生怕成为考生写作文的负面题材。
03.考后市场:
状元效应、指标玩家、填报服务
1.状元效应
说道状元效应,也真的不得不佩服从业人员的智慧,居然可以把状元做成一门生意。此商业模式一般有以下几种运作方式。
第一种,由大型的教辅机构组织的全国状元巡回演讲,各省状元,会拿着某本教辅去跟下届即将步入高三炼狱的孩子们“真诚”的说:多亏我用了某某教辅;然后一次又一次的讲述我与XX教辅的故事,背后则是一个长长的利益链条。
第二个状元商业模式其实感觉是抄袭俺们黑马营的,就是把状元集合到一起,然后培训一下届高考学生。
第三种状元生意是把高考状元变成商业广告代言人,直接代言各种保健品。这样做,如果本人同意,又不触犯法律,当然可以。
但是我们也忍不住奉劝一句,知识分子还是要有点知识分子的样子,别刚出了校门,就成为利益的提线木偶。
2.指标玩家
每年高考考完之后,在各大生活地方台之中都会播出一两条这样的新闻:某某家长受蒙骗,自称碰到某人有关系和内部指标,被骗20万。没错,骗子行业到了高考后就开始猖獗起来,有的家长甚至每天会接到不下10个电话,不是某某学校招生办就是某某机构。
当然,这里面十之八九都是骗子,因为高考学校在分数没出来前是不会和家长联系的,这个黑色的诈骗产业链,被骗的家长可以说是年年有,月月有,反复曝光之后还是会有人上当受骗。
根本原因无非两方面,一方面是家长的望子*心切,另一方面也是源于家长自身毫不求证。而此产业链成本几乎为0,只需要几条短信,或者见面吃个饭,吃饭的钱可能都是家长付的,可以说此产业链利润可达数万倍,难怪这么多骗子要铤而走险。
3.填报服务
“高考志愿填报一对一咨询服务,精心制作高考志愿填报方案,帮助考生避免高分低就、高分落榜,努力实现高考分数价值的最大化。”这是某公司网站上对其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的介绍。
其服务流程一般是家长或学生购买服务后,选择对应专家,接受兴趣和性格方面的测评,随后专家根据测评报告推荐适合的专业范围,并根据学生的预估分数准备高考志愿,划定院校和专业范围;在学生高考分数出来后,敲定最终的高考志愿填报方案。
当然,这里面的收费也就大有文章了。据了解,目前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市场参与者众多,但并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形成绝对领先优势。由于行业不成熟,各企业的服务报价差异巨大,低者仅需数百元,而一些专家提供的“一对一”咨询服务收费高达数万元。
此外,大多数平台都明确表示不会对志愿填报的结果承担责任,也就是说虽然专家老师的判断、建议,对于考生填报志愿影响甚大,不过一旦最终录取结果出现较大误差,双方很可能因此产生纠纷。
04.结语
“高考经济”是一种必然的社会产物,围绕着一切以考生为中心,也都在情理之中。借助一年一度的高考热点赚钱也无可厚非,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获得了可观的利润。
当然,赚钱的前提是要尊重考生,敬畏考场,并以同理心对待考生家长,而不是在利益的推动下,滋生乱象。
毕竟,高考既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一个人性与道德的检测门!
最后让我们一起祝所有高考考生:顺利,如愿!
参考资料:
《高考暴利产业链:千元买答案,5万保过线,这些人在用0万考生的前途赚钱!》金错刀
《高考经济产业链:你们这是在拿别人的前途赚钱!》凤凰财经
《高考经济学:围绕高考诞生的那些生意》我是南七道
《填个志愿最高花5万,多家公司抢滩千亿高考市场》证券时报